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第一章:腸躁症、腸腦漏及情緒障礙的成因機轉及自然療法


本文大綱:



十二、有關腸腦漏症重要學術文獻





1.抽血檢測找出易過敏食物。
2.徹底執行飯水分離飲食習慣
3.必須吃到足夠的好油
4. 常醣常油生酮飲食-地球人類正常飲食
5.低/斷醣生酮飲食
6. 過午不食
7.吃到足夠的益生質
8.益生菌及益生質補充
9. 不可吃制酸劑藥物,應補充胃酸膠囊
10. 促使小腸及大腸回歸正常功能 



1.巨量維他命C(Vitc)注射
2.麩醯胺酸(L-Glutamine)
3.維他命B群
4.腸躁症患者的維生素D3也經常不足
5.鎂離子(Mg)與鋅(Zn)的補充
6.被動運動(律動)
7.水電解氫氧氣(H2+O2)之吸入
8.深層核心冷光熱療機




一、腸躁症是疾病嗎? 有藥物可治療嗎?


腸躁症”是醫師們很常給門診患者所下的綜合性(也可以說是推托性)診斷。如果你經常有下列多種腸胃道不舒服的症狀反覆出現的話,就有可能是腸燥症己經上身了。例如:腹痛、打嗝、多屁,噁心反胃、腹痛、大便不成型,大便次數增加、便秘腹瀉循環交替,排便感覺改變、幽門桿菌感染、胃食道逆流,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過少、胃灼熱感二等。

 

醫師可能會安排你做食道、胃、十二指腸鏡或者大腸鏡檢查。檢查如果發現有器質性病變,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痬、大腸潰瘍的話,就開始進行這些病變的治療。

 

如果檢測並沒有發現什麼特殊病變的話,門診醫師也會開出針對各種不同症狀的藥物,如制酸劑消、消脹氣、通便劑、軟便劑等來幫你緩解(不是治療)症狀。有時候器質性病變已經被治療好痊癒了,可是不舒服的症狀並不見得會完全消失。

 

這些不舒服的腸胃道症狀,對當事人造成很大的困擾,所以患者會持續的不斷看門診拿藥服用。醫病雙方都已經達成了,你開藥我吃藥,沒效就換藥的默契。

 

患者如果喜歡追根究底,一直追問什麼時候才會好,為什麼不會好問題的話,醫師恐怕也不會給你正面的回覆,而只是實問虛答,要你有耐心,再服用一段時間的藥再看看。如果逼醫師非要給你一個病名不可的話,這醫師恐怕就會送一個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的診斷給你。

 

"腸躁症這診斷跟  "自律神經失調”  一樣,都是門診醫師用來交代打發那些沒有什麼大病,而又一直覺得自己有很不舒服症狀患者的最佳推脫之詞,有時候醫師也會說患者是得了慮病症,也就是擔心太多,想太多而已。

 

其潛臺詞就是說,這些都不有必要用到藥物或手術來治療的疾病,而只是你覺得不舒服的症狀而已,別人吃了緩解症狀的藥,會感覺到有效,而你覺得沒效,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並非是醫師沒有能力,沒有辦法治療好你的病,而是你根本就沒病。

王群光醫師對於如何有效的把腸躁症狀一掃而光,有他獨特的見解。王醫師並不開藥,他衹是採用包括食物療法在內的綜合性療法,就可以幫患者消除大部分的腸燥症夢魘。

 

你衹要花一點時間,仔細讀完下列這篇  "腸燥症治療自然療法  "的文章,你必將會感覺到豁然開朗,希望無窮。永遠脫離腸躁廣症的困境。

 

人的腸胃道也叫做腹腦或者第二大腦。人體有70%的免疫系統都是座落在腸胃道中。各種腦神經精神疾病跟免疫系統疾病,其源頭都是肇因於腸胃道功能性失調,也就是腸躁症。


二、腸胃道是消化器官,也是主要免疫器官。



連接由口腔到肛門的管道稱之為消化道,成人男性的消化道有6.5公尺長,成人的皮膚面積只有2平方公尺,但是小腸加大腸的面積卻高達260平方公尺,等於是一個網球場的面積(標準網球場長23.78米,寬10.97米,203.78M X 10.97M=260.86M2)



小腸及大腸都有無數的皺褶,所以加起來的總面積竟然高達皮膚的130倍,大小腸上覆蓋了一大片比70A4影印紙還薄的一層表皮細胞。


上圖:腸黏膜表面有無數皺褶


腸道黏膜集結了人體約70%的免疫細胞,再加上淋巴組織發達,因此腸道不但是消化器官,同時也是人體的主要免疫器官。另外胃腸道會製造50%的多巴胺(Dopamine)及95%的血清素(serotonin)神經傳遞素供大腦使用,所以胃腸道也被稱為第二大腦。



上圖:小腸結耕解剖圖



三、 胃酸對人體有何重要性




1.胃酸的作用是什麼?

a. 人的胃每天要分泌1.5-2.5公升胃液,胃液的主要成份是稀鹽酸、胃蛋白酶、粘液、內因子、水和電解質等。胃液的pH值(酸鹼值)最低時是pH0.9-1.5,要比食用醋(pH值一般2.0-2.9)還要酸得多,胃酸是由胃體底部黏膜的壁細胞質子泵分泌到胃腔中去。

b. 胃中的液體(胃液),並非一直保持著酸性,胃已排空之後,也就是沒有食物在胃中的時候,胃液就不必再繼續保持酸性,也就是胃壁細胞不必再分泌HCL,因此胃液酸鹼值會自行調整在pH7.0-7.2之間,也就是中性偏微鹼性。

c. 當你準備進食或進食開始後,胃的壁細胞(parietal cell)就開始分泌大量含鹽酸(HCL)的胃酸液體,於是胃液的酸鹼值就逐漸下降到pH0.9-1.5。

d. 人進食時,除了副交感神經會啟動胃的壁細胞分泌鹽酸(HCL),也會同時啟動胃黏膜上的主細胞(gastric chief cell)分泌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胃蛋白酶原的活性不足,需要經過HCL的激活成為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才可以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分解。

e. 有了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參與,蛋白質才更容易被分解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低pH的胃酸可啟動胰臟和小腸分泌消化酶、啟動膽囊收縮排出膽汁;胃酸的分泌標誌著消化吸收過程的開始,食物的消化吸收離不開胃酸。

f. 蛋白質是由數百個胺基酸分子所組成大分子,蛋白質經過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protease)的作用,會分解成單個分子胺基酸或是由5個以下胺基酸分子組成的胜肽(polypeptide),才被人體吸收。如果蛋白質分解不完全,含有6個以上胺基酸的多胜肽一但進入人體,這有抗原性的多胜肽就會被人類的免疫系統偵測到,進而製造抗體來對抗它,這就是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質分解不完全而成為過敏原的關鍵。






上圖:實驗顯示,單是鹽酸或胃蛋白酶原都無法消溶肉塊,兩者相加才能發揮分解蛋白質的效果(轉載及修訂自航海消化)


g. 胃酸還能對食物行滅菌處理,pH4以下保持15分鐘,多數食物中的細菌和病毒會被清除,保護胃本身和腸道免受病菌打擾。在胃酸的存在下,鐵離子在十二指腸和小腸內才容易被吸收胃液中的〝內因子〞促進維生素B12的吸收,保證了紅血球造血的原料來源。同樣在胃酸的存在下,鈣離子在十二指腸和小腸內才容易被吸收,保證了骨質密度的強度。


2. 胃液酸度如何測量


胃酸的測定並不難,做法就是放置鼻胃管,並抽取空腹及用餐前後的胃液做鑑定。不過胃酸測定已很少被採用作為臨床檢測。


3. 胃酸如果分泌不足,就有可能導致消化不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腸躁症、腸漏症、維生素B群及鈣的吸收不良等。



四、腸躁症簡介


1. 消化道是一組半開放式的器官,成人每天吃下約一公斤的食物,喝2公升的水,都需要經由消化道來處理。如果因為食物內容不恰當或飲食方式錯誤等因素,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出現了一些差錯,就會產生腸躁症進而發生腸漏腦漏。

2. 腸躁症是一種很常見的門診疾病,根據保守估計,其發生率約佔人口的10%-20%,也就是說台灣2300萬人口中,罹患腸躁者有400多萬人,這是指以腸躁症為主要訴求的門診患者。如果擴大調查,恐不止於此數。曾有醫師發表說,高達60%的人都程度不一的腸躁症,也就是消化道功能不完全正常,因為有許多糖尿病、高血壓、失眠、恐慌等疾病的患者,如果仔細追問,幾乎都有消化道的困擾。更精確的說,他們都是因為有消化道疾病(腸躁症)才誘發各種疾病,依作者的臨床經驗60%人有腸躁症的說法一點也不誇張。

3. 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ne,IBS),有人翻譯成「大腸激躁腸」,但這是不正確的,因為腸躁症患者,通常都是大小腸同時都有問題,並非只是大腸的問題而已,況且Bowel這英文字指的是「腸」,也就是泛指大腸及小腸。小腸英文為small intestine,大腸英譯為large intestine或colon,就翻譯的金律信雅達來說,翻譯成「腸躁症」的爭議性就較小。



五、腸躁症患者常見的症狀:


腸躁症的症狀很多樣化,每位患者的主訴都各有不同,就算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氣候季節,也會有不一樣的症狀。茲將常見的症狀列舉如下,通常只要符合其中的3-4個症狀,就可以診斷為腸躁症,腸躁症是一種僅憑病史訴求就可以下診斷的疾病,也就是說沒有任何客觀的診斷標準,也沒有特定的診斷工具可以使用,更麻煩的是沒有任何藥物可有效治療。



1. 腹脹:進食後,上腹鼓起,敲打有鼓脹的聲音,從而引起沒胃口,食不下嚥,食慾降低。

2. 打嗝:食物排空時間變長,在小腸可能菌叢數量過多,而食物發酵產生氣體,腸子蠕動差,就只好由口部打嗝出來,打嗝出來的味道,常帶有前一餐食物的味道。

3. 屁多:一直放屁也是腸躁症患者常見的主訴,不過屁多的人因為小腸內氣體可往下排,因此反而比較不會打嗝。

4. 噁心反胃:由於消化不良及脹氣,因此見到食物就會有想吐噁心反胃的感覺。

5. 腹痛:有些人是隱約的腹脹到有痛感,有些人則是腹絞痛,排便後往往可緩解。如果一開始為一般腸躁症的症狀,最後出現腹痛加上鮮血便,就有可能已經演變成克隆氏症或潰瘍性腸炎了。

6. 大便不成形:同時糞便中可能有未經完全消化,看得出食物原輪廓的物質,表示消化能力差,糞便常帶有黏液。

7. 大便次數增加:每日三次以上,且伴隨大便不成形,甚至時常水瀉。

8. 腹瀉便秘交替循環:若進入便祕期,有時三天以上,甚至一星期都沒有便意。

9. 排便感覺改變:如必須很用力、急便,感覺排不乾淨,裏急後重等。

10. 油便:如果吃比較油的食物時,除了便不成形外,馬桶上還會浮一層油,稱為「脂肪瀉」,表示對油脂的消化吸收有問題。

11. 幽門桿菌感染:易引起胃或十二指腸發炎潰瘍,正常胃液酸鹼值在pH0.9-1.5,可在數分鐘內殺死細菌,胃酸不足者才容易長幽門桿菌,目前的所謂主流療法反其道而行,使用制酸劑來降低胃酸,再加上口服紅黴素(Ilosone)來殺幽門桿菌,結果把許多好菌也殺死,留下壞菌。

12. 易胃食道逆流

13. 胃灼熱感

14. 胃或十二指腸潰瘍

15. 胃酸過多或過少

16. 腸躁症患者易併發腦漏:
腸漏症患者幾乎都同時會有腦漏的問題,而腦漏則是精神神經疾病的源頭。

17. 整體健康受損免疫力降低:腸躁症患者由於胃口差,又消化吸收不良,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體重減輕、貧血、脂溶性維生素A、D、E、K缺乏,維生素B群也缺乏,VitB12若缺乏則會引發巨球性貧血或多發性神經疾病。

18. 精神情緒睡眠障礙:絕大多數較嚴重的腸躁者都會併發腦漏,引發各種精神情緒障礙,如睡眠障礙、憂鬱、緊張、焦慮、頭痛、頭暈、易疲倦等,罹患其他精神疾病者也常見。

19. 克隆氏症與潰瘍性結腸炎:這兩種發炎性腸道疾病都是腸躁症的惡化版,除了有上述腸躁症的症狀,其特徵就是小腸或大腸有潰瘍,因此併發血便,及嚴重營養不良等。


第八章:克隆氏症與潰瘍性結腸炎
https://drwang93.blogspot.com/2019/09/blog-post_86.html?m=1



六、腸躁症與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關聯性



近八成的腸躁症患者有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mall Intestine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現象。

有人把SIBO獨立出來當成另外一種疾病論述,事實上SIBOIBS兩者的大部分症狀都重疊,分開談論徒增困擾,況且SIBOIBS兩者的自然療法亦相同。

人所吃下去未經煮熟食物中的菌類,其實是非常多的,但是胃酸可以殺死大部分的細菌、黴菌、原生蟲。食物進入胃中,胃所分泌的胃液酸度很強,約pH0.9-1.5,可以分解食物及殺菌。

胃靠蠕動的機械力量把食物磨碎,食物通過十二指腸時,膽汁就分泌出來乳化油脂,胰臟則分泌脂肪酸、澱粉酶及蛋白酶來幫助消化食物,被消化成乳糜狀的食物經由小腸吸收,食物殘渣進入大腸後,就由大腸中的600兆個細菌接手,對食物殘渣行發酵作用,大腸益菌可以製造出大量的短鏈脂肪酸,對人體尤其是腦細胞,有重要作用。

食物在上消化道,進行機械及化學性的消化作用,食物要到了大腸,才開始依賴益生菌類進行發酵。

在上消化道(胃、小腸)中的細菌數量是非常少的,小腸中細菌的數量可以取小腸液樣品來鑑定,但是臨床用途不大,而大腸中的細菌數目就多達600兆個的天文數字,簡直有天壤之別。

在小腸內過度生長的細菌,其實都不是像霍亂、沙門氏那樣的致命性壞菌,而是可能像大腸中的益生菌,只是長錯了地方,以致本來應該是進行化學消化作用的小腸,卻反而像大腸那樣,發酵起食物來了。

發酵所產生氣體,使人覺得腹脹氣、打嗝、噁心反胃、放屁多、腹瀉或便秘交替、腹痛等,消化吸收不良導致營養不良並且造成腸漏,甚至腦漏。


七、腸躁症之診斷標準




1. 腸躁者只能靠患者之頭在口訴症狀及病史來診斷,並沒有特定之診斷標準。


2. 生化指標:


A. 肝腎功:GOT、GPT大部分人都在正常範圍內。

B. 腎功能:尿素氮(BUN)、肌酸酐(creatinine)、腎絲球過濾(eGFR)也都在正常範圍。

C. 貧血:貧血倒是有可能,也都是繼發性的,也就是因消化吸收不良所引發。


D. 發炎指數:如ESR、hsCRP、RA等,或許有升高可能,但並不是診斷依據。


3. 食物抗體:

血液中的IgG食物抗體含量是腸躁患者必做的檢測,但並非是作為診斷的標準,而是用來作為食療的依據。


4. 胃鏡、小腸鏡、大腸鏡

各種腸道光學檢查都屬於不必要的檢查,因為腸躁症是一種腸道功能性異常,而非有實體病變。不過也不能排除在做腸鏡時意外發現癌症等的可能性。




八、腸躁症會引發腸漏症的機轉





        腸躁症患者,接近100%都有腸漏。腦漏的發生率也必然很高,但有程度輕重上的不同。



1.解連蛋白(ZONULIN)的釋放

腸黏膜細胞如果受到食物中過敏原、壞菌等應激物(刺激人體引發不良免疫反應的物質)的刺激破壞,就會產生解連蛋白(ZONULIN),解連蛋白會破壞腸黏膜表皮細胞之間的緊密連接蛋白(tight junction protein),導致原本緊密連接的細胞間的防衛出現鬆動缺口,導致可滲透性增加。


2.免疫反應的結果造成腸漏

由於腸的可滲透性增加而產生了腸漏(並不是真的破了一個肉眼可見的洞),因此大量的過敏原等應激物就會穿透腸黏膜,進入腸黏膜下方的緊實層(Lamina Propia)



正常的腸黏膜





有腸漏的腸黏膜




過敏原乃是指胺基酸數目在五個以上的多胜肽,它一旦進入緊實層,這裏的免疫細胞如肥大細胞、巨噬細胞等就會對過敏原展開攻擊,肥大細胞釋放出組織胺,巨噬細胞則釋放出細胞素等化學武器來攻擊過敏原。



上圖:由肥大細胞主導的急性(第一型)過敏




上圖:由巨噬細胞主導的慢性(第三型)過敏


這些化學武器也免不了會波及正常的腸黏膜細胞。這種類似近身肉搏戰及化學武器戰的戰爭就叫發炎反應,發炎連鎖反應的訊號使更多的無辜正常細胞受到波及。這種發炎反應透過副交感神經傳到腦部,因而影響到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HPA Axis)及神經傳遞物質的代謝。



上圖: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心被激化




上圖:HPA Axis被激化擾亂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3.應激物進入血液循環

會刺激人體免疫反應活躍起來的物質(應激物)ZONULIN連接蛋白、過敏原、病原菌、毒素、細菌外膜多醣、細胞素及抗體就會進入微血管血液循環。



腸造腸漏症會導致腦及神經精神疾病



1.腦細胞受到嚴密的保護,凡是對腦神經細胞不友善如病毒、細菌都不被允許進入腦內,腦部不需要的物質如上述的大分子蛋白質、毒素、過敏原、抗體、細菌外膜多醣、細胞素等,也一律不被允許進入腦細胞內,只有氧氣、二氧化碳、葡萄糖、酮體及胺基酸等營養素才被允許自由進出。


上圖:腦受到血腦障壁(BBB)的嚴密保護


2.扮演腦組織守門員角色的機制,就叫血腦障壁,微血管上一整排的內皮細胞之間,有緊密連接蛋白使內皮細胞牢牢相連。有一種負責提供神經細胞養分的星狀細胞的突觸,演化成像章魚吸盤依樣,吸住內皮細胞間隙處,吸盤上有一開口。所謂血腦障壁,就是由兩個微血管內皮細胞間的緊密連接蛋白及星狀細胞的突觸開口所組成。

3.來自血液中的解連蛋白(ZONULIN)及引發戰爭(發炎)的上述化學武器,破壞了緊密連接蛋白,因此血液中的過敏原、抗體、毒素等應激物,就經由星狀細胞突觸上的開口(嘴巴),進入星狀細胞內,再經由星狀細胞另外的突觸開口,餵給神經細胞吃,腦神經細胞是不會自己吃東西的,都是依賴星狀細胞(Astrocyte)餵養它。




4.維持神經組織健康的後勤補給部隊,由星狀細胞(供應神經營養)、寡突細胞(修復)及微膠細胞(治安)所組成。




上圖:星狀細胞(astrocyte)動畫


上圖:寡突細胞(Oligodendrocyte)動畫


上圖:微膠細胞(microglia)動畫



十、腸腦漏症會引發各種腦神經發炎性疾病


  1. 腦組織內的免疫系統的保安功能,由極細小的微膠細胞(microglia)來負責,抵禦外敵侵略,微膠細胞也同時擔任起腦組織清潔工的角色。

  2. 上述的各種應激物一旦大量入侵腦組織內,這就是腦漏症(Leaky Brain)的由來,上述不該進入腦組織的物質一旦大量透過腦漏症進入腦組織內,由微膠細胞擔綱的治安工作就應付不來了,因此原本只在微血管及其他組織中工作的巨噬細胞,甚至肥大細胞,就只好緊急支援作戰,經由破損的血腦障壁處進入腦組織中,在腦內爆發了大規模戰爭,於是腦神經組織也開始發炎更加嚴重了。

  3. 腸漏及腦漏症會引發各種神經精神疾病。最典型的莫過於妥瑞(抽動)症(tics)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妥瑞症就是因為有管理隨意肌運動的腦迴受到腦漏症戰火化學武器的波及,該處受到刺激受傷的腦神經細胞,於是大喊救命,釋放出大於13赫茲(13Hz-30Hz)的腦波,於是人體肌肉就發生了無法用意志力來加以壓抑的動作,或發出聲音。


妥瑞症在傳統神經精神醫學中,往往是被認為原因不明且無藥物可醫治的,但是作者經由抽血找出且避開過敏食物,再服用修復腸腦漏的處方後,絕大部分的妥瑞症患者都可以在數星期或數月之內痊癒,治療前呈現異常的3DEEGβ波也都會恢復正常。


📣過動及妥瑞症 ,中道自然療癒法  https://reurl.cc/V8YeQ

  1. 腦漏也會引發其他腦神經疾病。除了tics與ADH其他如多發性硬化症、精神分裂(思覺失調、阿茲海默症及巴金森氏症等,都與腦漏有關。

  2. 除了先天性或基因異常使然,大部分後天發生的精神神經疾病之直接肇因,都是由於腦神經發炎所引起,而腦神經發炎的主要源頭又是因為有腦漏,這也是本書命題「精神神經疾病的源頭:腸腦漏」的由來。

  3. 除了腦神經組織發炎,會引發精神神經疾病,任何組織器官發炎,也都會引發該組織的疾病。

  4. 腸漏及腦漏症的啟動開關是解連蛋白(ZONULIN),根據研究文獻報告,ZONULIN是許多種疾病的指標,如乳糜瀉、腸道發炎(腸躁、克隆氏、大腸潰瘍症)、第一型糖尿病、氣喘或部分癌症患者,都層被發現有ZONULIN生化指標偏高的現象。


十一、腸道是第二大腦,也稱「腹腦」


a.古老中醫學說指出,人有上中下三焦,現代有人附議說,上焦就是指頭腦,中焦指心腦,下焦則指腹腦,也就是說人有三個腦,這說法也言之成理,頗獲不少人的支持。頭腦又分為大小腦及延腦,腹腦則包含腹部所有的器官,如胃腸道、肝、脾、腎、腎上腺、膀胱,其中又以胃腸道的功能最為突出,也被稱為第二腦。


b.大腦所發出的神經指揮訊號,再加上腸胃道回饋給大腦的訊號,佔了大腦神經對外聯絡訊號的90%,可見大腦與第二腦間有密不可分的連動。


大腦有1500億個神經細胞,胃腸道則為5億個,比許多小哺乳動物的腦神經數目還要多,胃腸道跟身體其他器官比起來,也是擁有最多神經元的器官。


c. 腸胃道也是頭腦的後勤供應部門,腦神經細胞所需要的所有巨量營養素(葡萄糖、脂肪酸、胺基酸)、微量元素及維他命等,無一不是由胃腸道消化吸收供應的。


主人一旦食物攝取錯誤,或是發生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不良,如腸躁症等,就會導致腦神經細胞營養不良。


d.腸道中的菌相不平衡也會導致大腦受損。腸道中的菌大致分為好菌、中性菌、壞菌三種,如果好菌占優勢,中性菌剛剛好,而壞菌居弱勢,則屬於腸道菌相平衡,大腦就會健康,反之若壞菌野蠻生長,則人體健康就岌岌可危。


e.胃腸道不但必須負擔起供應大腦燃料及修復受損腦細胞的原料,也會合成神經傳遞素物質,腸道本身或腸道中的益菌會直接製造部份神經傳遞物質給大腦神經使用,例如腸道會製造50%的多巴胺(Dopamine)及95%的血清素,而大腦則製造另50%的多巴胺及5%的血清素。


f.多巴胺足夠時,會令人有幸福快樂感,巴金森氏症患者都有多巴胺不足的狀況;血清素若不足,則人會有憂鬱症,可見人的喜怒哀樂幸福憂鬱等情感,也是有部分受到腸道所影響。





g.胃腸道不只是一組消化器官,也是佔了70%功能的免疫器官,更是影響人類情緒的第二大腦。

h.如果胃腸道功能失常,例如有了腸躁症,腸道無法盡責做好防衛把關的工作,錯誤放行了過敏原及各種毒素進入血液中,進而產生腸腦漏,過敏原及其他毒素物質大量湧入腦內,導致在腦內發生了戰爭(發炎),原本正常的腦細胞受到戰火的波及而受傷死亡,又得不到腸道供應足夠的物質材料,來進行重建修復,於是就產生了各種功能性精神疾病及退化性神經疾病。


比較常見的功能性精神疾病如:
注意力不集中、頭痛、偏頭痛、頭暈、思考中斷、失眠、淺眠、易驚醒、多夢、睡眠障礙、心慌慌、焦慮、恐慌、無法控制情緒、強迫症、精神分裂、憂鬱、躁鬱、沮喪、幻聽等。


退化性腦神經疾病,常見的如:

多發性硬化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 老年痴呆症)、巴金森氏症、神經炎、神經軸索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等。


十二、有關腸腦漏症重要學術文獻


1.文獻標題:The role of microbiome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2.文獻標題:LEAKY GUT,LEAKY BRAIN:THE RULE OF ZONULUN
https://www.fxmedicine.com.au/content/leaky-gut-leaky-brain-role-zonulin





十三、西醫師如何看待腸躁症、腦漏症及腸腦漏與腦神經疾病



1.人體本來就是一個宏觀整體,治病必須先把疾病發生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徹底搞清楚,才能把病因找出來加以消除掉,而不是用藥物來暫時遮蓋壓制症狀,這樣一來醫院診所就只好一直「被」生意興隆。
可是現代為了醫療產業分工(其實是分利潤)及行政上的方便,於是就很不科學的把人體疾病按照器官來分科治療。以精神科及腸胃科為例來做說明。

2.所謂精神醫學,牽涉到人的思想、情緒、靈性,似乎深不可測。但「臨床精神科」就單純多了,精神科醫師只要開處方藥來治療精神方面的疾病即可。通常什麼特別的儀器檢測。醫師在門診只要問診,用耳朵聽患者的主訴埋怨,就可以下診斷。不管是憂鬱、躁症、恐慌、失眠、強迫症,也都必定有相對應可開的藥。這一種藥要是吃了沒效,就換另外一種藥試看看。若藥物萬一有副作用,也有可以降低副作用的藥物可用,也就是說此現代的精神科臨床醫學,都是側重使用藥物的精神藥物學。psychopharmacology就是藥廠開發新藥的最愛。

3.如果您跟精神科醫師說,精神疾病大都是肇因於腸胃道疾病引起的(這是真理),尤其是有腸躁症的患者,必定會有腸漏症。有腸漏症的患者,有些會惡化到有腦漏,引起腦神經發炎,再加上消化道沒有盡責的吸收到足夠的養分給腦細胞用,導致腦神經細胞的營養不良,才引發腦神經細胞生病,誤以為這就是人的「精神病」。

4.腸胃道不只是用來消化吸收食物中營養的器官而已,它也扮演了70%免疫器官功能的角色,會製造多巴胺、血清素供腦神經使用,不但是大腦的後勤單位,也參與調控人的喜怒哀樂,因此胃腸道又被稱為人的第二大腦。

5.由於證據明確,作者會信心堅定,苦口婆心的建議精神科醫師,如果想治「癒」精神疾病,必須由健全腸胃道功能開始,也就是消除腸躁腸腦漏;但是受過完整精神專科醫師訓練(訓練所用的教科書都是根據藥廠出資贊助研究的論文編寫)的精神科醫師,肯定不會相信這種「胡說八道」的說法。

6.腸胃科門診很常見的腸躁症,自古至今都是沒有什麼特效藥可治的,就算照胃鏡、大小腸鏡、超音波,甚至電腦斷層、磁共振掃描,也都是找不出什麼疾灶的,雖然檢測及藥物對於腸躁症治療藥物的效果甚微,但是藥物還是得照開,漫無目的昂貴檢查還是必須做對患者才能有交代,反正只要健保肯給付就行,不過健保局也不是省油的燈,這種小病做大檢查的動作,已經被健保局盯上了。

7.腸躁症對腸胃科醫師來說,是一種很棘手的毛病,雖然患者不至於有立即的生命危險,但卻沒有特效藥可用,醫師往往只能開出一些緩解症狀(治標)的處方,但是在治療效果上又很難讓患者滿意,全世界的醫師都會覺得,腸躁症是一種非常難治癒的「小」毛病,不約而同的公認,因此醫師常有很強的無力及挫折感

腸躁症雖然被確認是腸腦漏及情緒障礙與精神神經疾病的源頭,但如果連胃腸科醫師都宣稱腸躁都無法治癒,那就不能怪精神神精科醫師只顧開藥了,不然能怎樣?


西醫師所能開出的無效治療處方大約如下:

1.   緩解腹痛及脹氣

a.解痙劑,如DicyclomineHyoscyamineMebeverineOtilonium

b.抗憂鬱劑,如TCAAmitriptylineImipramineDesipramine等。

2.   腹瀉型腸躁症

a.止瀉劑,如Loperamide

b.5HT3受體拮抗劑,如AlosetronCilansetronOndansetronRamosetron等。

c.膽酸結合劑,如CholestyramineColestipolColesevelam等。

3.   便祕型腸躁症

a.水溶性植物纖維,如車前子

b.滲透型緩瀉劑,如PolyethyleneGlycolLactulose等。

c. 氯離子通道活化劑,如Lubiprostone等。





十四、經由飲食內容習慣改變自我療癒腸躁症及腦漏症



1.人體本來就是一個宏觀整體,治病必須先把疾病發生的前因後果,來龍 


作者領的也是西醫師證書,從醫學系畢業已經40年了,剛開始當了二十多年的西醫師,曾任職過的單位有加護病房、骨科、外科、麻醉科、急診科,又開過家醫科診所,因此對於各種西藥並不陌生。最近十多年來從事自然醫學,最終摸索出一套對腸躁症、腸腦漏、精神疾病、神經疾病都一體適用,可百病同源同療的自然療法,只要不是神經細胞已發生不可逆變化或死亡消失腦萎縮的個案,自然療法都可以收到比純藥物治療好過百倍的效果。


作者自創的腸躁腸腦漏自然療法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個人必須改變生活飲食內容習慣,第二點就是在前者進展緩慢或碰到瓶頸天花板無法突破時,應尋求對本自然療法熟稔的醫護人員之協助。



A.生活及飲食內容習慣改變自我療癒


1.抽血檢測找出易過敏食物


a.亞洲人的前五名易過敏食物為牛奶、蛋、小麥、黃豆、花生。這些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質(五個胺基酸以上)一旦進入人體,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指令B淋巴球製造出以IgG為主的免疫球蛋白抗體來對抗它,也有產生IgE免疫球蛋白的,因此治療腸躁症首要之急,就是抽大約3c.c.的血液,找出他對那一種食物蛋白的IgG(或IgE)抗體過高。


b. 因為這些過敏食物會刺激腸黏膜釋放出解連蛋白(ZONULIN),解連蛋白會把腸黏膜細胞緊密連接在一起的緊密連接蛋白(tight junction protein)破壞掉,導致大量過敏原進入腸黏膜下方的免疫系統大本營-緊實層(lamina propria),發生了大規模的免疫戰爭-發炎,這些過敏原進一步進入微血管,就會引起全身各處的戰火,如果ZOUNLIN也破壞了腦血管障壁(BBB)上的緊密連接蛋白,就有可能造成腦漏症。


c.只要停食那些高抗體的過敏食物,腸躁症及腸腦漏所引發的症狀就會逐步改善。


作者的女兒mumu在大二時,就曾罹患前庭神經炎,而發生嚴重的暈眩,腦神經科醫師認為只有類固醇可以改善,但後來抽血檢測出原來是對牛奶及蛋有高量抗體(過敏),一經停食牛奶、蛋之後就自動痊癒,女兒的病不藥而癒,對作者步上自然醫學之路並發展出腸腦漏理論及療法(Hypothesis),有非常重要的啟發作用。


因此,治療腸躁、腸腦漏及精神神經疾病的最重要第一步,就是先抽血找出過敏食物。



作者女兒mumu之食物抗體報告



2.徹底執行飯水分離飲食習慣

a. 腸躁症患者大都有胃酸不足的現象,胃酸一旦不足,就無法殺死細菌,造成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現象,因此進食時,應避免把本來就不足的胃酸用水稀釋掉。


b. 飯水分離的重點,就是要養成飯前一小時不喝水,吃飯時不喝大量湯,飯後四小時胃排空之後,才可大量喝水的生活習慣。


c.以此推之,稀飯或湯麵,拉麵類是不適合腸躁症患者食用的,因為胃酸一旦被稀釋了,就沒有辦法殺死過度增生的小腸菌叢,也無法激活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活化成胃蛋白酶(pepsin)以消化蛋白質。


3.必須吃到足夠的好油


a. 腸黏膜表層覆蓋了一層比70磅A4影印紙還薄的腸黏膜細胞,細胞膜的表層是由內外兩層的脂肪酸所構成的細胞膜,油脂如果吃得不足,這些腸黏膜細胞的品質不良,就容易產生腸漏。


b. 因此對於求診的腸躁症患者,我們都會開出Omega-3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處方給他,每天每公斤體重(按理想體重)1c.c.的Omega-36可見特調處方油。


c. 對於一位理想體重60公斤的患者來說,我們會開出60c.c.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給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就是指Omega-36含量高的油脂,Omega-36都是為必需脂肪酸。所謂「必需」,就是不能沒有的意思。Omega-3及Omega-6應佔80%以上,且Omega-3的含量應高於Omega-6方為合格,作者通常會以星星果油(也叫印加果,Sacha inchi oil)、紫蘇油、鼠尾草油等為主,也有以加上多種理想的油脂,如沙棘油等調製成的特調油,效果更佳。




4. 常醣常油生酮飲食-地球人類正常飲食


a.目前大部分醫師或某些營養師,都一直叮嚀患者要少吃糖及少吃油,少吃糖是正確的,少吃「油」則是絕對的錯誤。

不過,民眾很不幸地都接受了鋪天蓋地的錯誤資訊,連衛福部的營養衛教手冊都教導提醒民眾要做「低油」飲食,而「低油」搭配高醣或高蛋白飲食,正是腸躁症及腸腦漏及情緒障礙的禍首。


b.作者曾於2018年7月撰寫了一本名為「生酮飲食疾病斷根法」的書,強調人必須吃「人類正常飲食」,也就是「常醣常油生酮飲食」(見下圖)。




c. 上圖指出母親分泌給十個月大嬰兒喝的母乳,就是「常醣常油生酮飲食」的典型代表。其中醣類(乳醣)佔每日總熱量的46%,油脂佔每日所需總熱量的47%。依世界各國營養學界的一統意見,認為成人每天來自醣類的熱量不可超過總熱量的50%,來自油脂的熱量低於40%而來自蛋白質的熱量則不可高過10%,這就是「地球人類正常飲食」的標準,而「常醣常油生酮飲食」,與「地球人類正常飲食」為同義詞,如按照目前衛服部的錯誤飲食指南來吃的話,則油脂的攝取量普遍偏低,甚至達不到佔15%的熱量來源。

d. 民眾當然對於衛生署的飲食指南深信不疑,但事實上這些指南都錯誤錯得非常離譜,而受害的卻是全體國民,令人覺得無奈、心情沉重且感覺無限悲哀。

e. 想要達到「常醣常油」的人類正常飲食標準,一位60公斤的正常人,每天就必須服用60c.c.的可見油(不可見油另計),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6(必需脂肪)應佔1/3(20c.c.)、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9)佔1/3(20c.c.)、飽和脂肪酸(MCT、椰子油、動物油)可佔1/3(20c.c.),只有這樣的油類攝取法,才能達到每日來自油脂的熱量佔總熱量來源45%的標準。


5.低/斷醣生酮飲食


a. 由於八成以上的腸躁症患者都有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現象,而菌類喜歡吃葡萄糖,因此,建議腸躁症患者絕對不能喝含糖飲料,如果想要有甜味,可用甜菊糖或其他代糖取代。


b. 細菌類對於油脂的利用能力較差,因此也經常建議患者在短時間內採用「斷醣生酮飲食」,也就是每餐都完全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澱粉(如米飯、麵食、地瓜、馬鈴薯、水果等),每天可見油喝到每公斤體重1.5-2c.c.,肉類不超過150公克,主食以綠色蔬菜為主(可吃到飽),豆腐、蛋可少量吃。


c. 各種菌類的主要食物是醣類,尤其是葡萄糖,如果把各種含醣量高的植物種子或根莖,如米、高粱、地瓜、葡萄等加上酒精或醋酸酵母,只需數小時就開始發酵,產生二氧化碳及酒精或醋。如果把酒精酵母加到油中,則見不到發酵作用,因為大部分酵母或菌類都無法以油脂為食物。食品加工業者利用油脂不易被酵母或菌利用這特性,在食品加工上還把油當防腐劑使用,如油漬鮪魚、鹹魚、竹筍及製作香樁醬等。


d. 斷醣生酮飲食對腸躁症患者的症狀可非常快速改善,這跟低醣環境可抑制小腸菌叢的過度生長有關。


e. 斷醣生酮飲食,對於治療因腦漏而引發的腦神經發炎而呈現的精神或神經系統疾病,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這主要是因為人一旦不吃碳水化合物澱粉後,血液中葡萄糖供應不足,身體這有機體就只好採取緊急應變措施,切換成利用油脂來當燃料的生化運作模式。


f. 葡萄糖為六碳糖(含6個碳原子),分子夠小,很容易進入細胞作為燃料使用,含六個碳以下的短鍊脂肪酸,也可以直接進入細胞作為細胞的燃料,至於含八個碳及以上的脂肪酸,都一律必須經由肝臟轉換成四個碳的酮體(BHB,AcAc),才能被細胞當成燃料使用。




上圖:葡萄糖、脂肪酸及蛋白質的新陳代謝路徑圖解


g. 酮體中的羥基丁酸(β-hydroxybutyrate,BHB)佔了酮體的78%,BHB具有阻斷NLRP3 Iflammasone(NLRP3發炎體)發炎作用的功能



上圖:酮體中的BHB有強烈的抗發炎作用


h. BHB可以說是經由人為故意的斷醣飲食,逼迫肝臟製造出來的天然抗發炎藥物,其抗發炎效力媲美類固醇及各種化學抗發炎藥物,又沒有任何副作用。BHB分子小,只有四個碳(C4),可以跟其他短鏈脂肪一樣,直接穿透血腦障壁,幫助腦細胞抗發炎及提供能量給全身,尤其是腦神經細胞。


i. 自1901年起;斷醣生酮飲食,在美國開始備用在幼兒癲癇的治療上,效果達到70%,後來由於抗癲癇藥物被研究出來,以致此療法式微,但目前仍舊有運用在藥物或手術均無效的癲癇患者身上。


短時間的斷醣生酮飲食,也是作者用來治療各種精神及神經疾病的「秘密武器」。




    上圖:常醣常油生酮飲食圖解


    上圖:斷醣斷油生酮飲食圖解


j. 人如果有正確徹底的執行「斷糖生酮飲食」,其任何一次的尿液中必然會出現酮體,可自行購買尿酮試紙來作檢測,鑑定自己的斷醣生酮飲食是否有到位(見下二圖)。



上圖:尿酮試紙



上圖:有/無做斷醣生酮飲食者的尿液酮試紙檢測結果



6. 過午不食

a. 沒有做斷醣生酮飲食的腸躁症患者,最好能過午不食。午是指11am至1pm,應養成吃過早餐及下午一點前用餐之後,不吃晚餐的習慣。過午不食是許多佛教修行人所遵守的飲食方法。


b. 胃完全排空時間為4-6小時,小腸排空時間約5-6小時(視食物總類而定),由進食到糞便排出需18-24小時。


如果過午不食,胃及小腸排空之後,小腸裏過度生長的細菌便沒有了食物可吃,所以無法繼續生長,那也就不會發酵產生氣體,所以腹部脹氣的症狀很快就會消失。


如果不習慣過午不食,最起碼要做到午餐如果有吃碳水化合物的話,晚餐不吃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絕對不能吃宵夜。


c. 人若能做到過午不食,一天只吃兩餐,適當的保持飢餓感,反而會提升免疫力,因為在後勤糧草接濟不上的情況下,身體會把儲存在肝臟備用的肝醣中肝脂肪及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先用掉,就可以避免發生脂肪肝及血脂過高,過午不食也算是斷食的一種方式。如果晚上有飢餓感,則服用10-20c.c.的必需脂肪酸來達到飽足感。

d. 人體血液中的葡萄糖只有50公克,以肝醣的型態儲存在肝臟及肌肉的葡萄糖則有450公克,過午不食者,到了下半夜,肝醣也都用完之後,就只好把脂肪(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肝脂肪、體脂肪)轉換成酮體,作為提供給細胞的能量,身體是否有在較大量的燃燒脂肪,只要檢測血液或尿液中的酮體含量就可知道,可購買尿酮試紙自行測量。


過午不食者,在晨起第一泡尿液中的酮體濃度,會比有吃消夜者的尿酮高。



7. 吃到足夠的益生質


a. 綠色蔬菜中的碳水化合物、油脂及蛋白質含量均不高,在計算熱量時,並不需要把綠色蔬菜的熱量算進去,只是單純的把它當成一般纖維或水溶性纖維,統稱之為益生質。


b. 益生質(prebiotics)也叫益菌助生質,乃是指食物中不易被上消化道消化吸收的多醣成份物質,但是這種多醣成份物質又可以被大腸中的某些特殊種類的益生菌(probiotics)當成食物,這種以益生菌以多醣為食物,進行繁殖擴張,其代謝物就是短鏈脂肪酸。它最早於1995年由馬賽爾。羅伯費洛伊(Mavcel Roberfroid)發現並命名。


c. 最常見的益生質(益生菌的食物)在營養學上被歸類為水溶性纖維,不過實際上有許多種類的益生菌也有能力把膳食纖維當成食物。


d. 人每天至少必須吃下三百公克的生鮮蔬菜,如果能夠達到600公克更佳,在沒有辦法吃到足夠蔬菜的日子,可以用綜合乾燥蔬菜粉代替。

1公斤的生鮮蔬菜經過乾燥磨粉,只能得到100公克的蔬菜粉,因此吃下30公克蔬菜粉就相當於吃了300公克的新鮮蔬菜。含有多種不同蔬菜來源的蔬菜粉,好過一種植物的蔬菜粉,常用來製作成蔬菜粉植物有桑葉、辣木葉、明日葉、小麥草等。



e. 用來製作蔬菜粉,植物的種類越多越好,最好一茶匙中含有數十種植物最為理想,因為不同植物也可以提供各種各樣不同的植物生化素(phytochemical)

由於每一種不同的益生菌所喜歡的食物各有不同,因此應盡量維持植物來源的多樣性,這也是促使健康更上一層樓之道。



8. 益生菌及益生質補充


a. 市面上有很多的益生菌健康食品,除了含有益生菌,大多會強調有加了益生質,如膳食或水溶性纖維,如果寡糖、木寡糖、菊糖、難消性麥芽糊精等。


廠商多會特別聲稱,它們(益生質)不是澱粉,是不容易被上消化道(胃及小腸)消化吸收的醣類,因此不會增加胰島素的負擔,不會使血糖升高,不會引起肥胖,甚至有減肥作用等。


b. 作者本身不會特別以單純的益生菌為處方,因為大腸益菌有700多種,到底要補充那一種益生菌比較好,真的容易顧比失彼難以取捨,倒是建議患者要多吃益生質,也就是綠色蔬菜(不是果)。


c. 有很多人覺得剛開始吃益生菌健康食品的時候效果很好,但吃了數星期後,就不再覺得像開始時那麼有效,因此作者建議吃益生菌時,要注意一下,它含有那些益生菌,如果沒有能力挑選,就只好經常更換廠牌來吃,希望能吃更多不同種類的益生菌。


d. 除了天然的綠色蔬菜,在小腸菌叢增生的狀況好轉後,也可以多補充服用前面提到的益生質,如果寡糖、木寡糖、菊糖、阿拉伯膠等,讓大腸內的600兆個益生菌能有更多的食物可吃,製造出更多的短鏈脂肪酸,不過補充了上述的益生質之後,如果感覺腹脹多屁,表示您小腸中的菌叢還不少,那就必須暫緩額外補充太多益生質。



9. 不可吃制酸劑藥物,應補充胃酸膠囊



a. 絕大部分的腸躁、腸漏患者,都有胃酸不足的問題,就算有胃灼熱,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也並非是因為胃酸過多引起,如果吃了制酸劑,雖有可能會暫時緩解,但終非長久痊癒之計。


制酸劑會造成胃酸不足,致使殺菌不全及蛋白質無法消化之流弊,腸躁症必定會更加惡化,更有一知半解的業者提倡吃小蘇打粉,造成無胃酸可消化食物的副作用。除了不可吃制酸劑,在執行以上所述之自我療癒行動之餘,如果還希望能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可以考慮服用「胃酸+胃蛋白酶」(HCI+pepsin)胃酸膠囊。




上圖:實驗顯示,單是鹽酸或蛋白酶都無法消溶肉塊,兩者相加才能發揮效果(轉載自航海消化)



b. 一餐中可間斷持續服用4-8粒,視個人感受需要而定,不過,胃酸膠囊不可空腹吃,一定要在有吃東西時才吃,胃酸+蛋白酶可以促進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5個胺基酸以下)的多胜肽,超6個以上的多胜肽就可能有抗原性而引起解連蛋白(ZOUNLIN)的釋放及腸漏症之發生,胃酸也有殺菌的效果,可解決小腸菌叢增生的問題。


c. 台灣食藥署並未將胃酸膠囊列為准許進口的藥品,因此市面上並不易買到胃酸膠囊,有需要者可上網amazon或iHerb搜尋「pepsin + HCl」購買。



10. 促使小腸及大腸回歸正常功能


胃及小腸本來是負責把食物做機械及化學性消化的器官,吸收其中的營養成份,消化吸收不了的殘渣才送到大腸,讓大腸中的600兆個益生菌代勞,利用殘渣製造出各種營養素及短鏈脂肪酸,供全身及腦細胞使用。


但是大部分腸躁症患者都有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問題。可以看成是,食物在小腸就先起了發酵作用。也就是小腸變成了大腸。其實只要按照以上所述方法來做調整,腸躁症這種「考倒醫生」、「沒藥可醫」的疾病,是完全可以經由飲食內容及生活型態的改變來達到自我療癒的。



11. 需由醫護人員介入治療之項目



腸躁症有輕重久暫之分。如果只是剛開始的輕微症狀,又尚未惡化到有腦漏的患者,若能運用上述自我療癒法,罕有不快速見效者。但是如果腸躁症的時間過久,不只是有腸漏之存在,同時也發生了腦漏,或已經-引發神經受損及各種精神疾病症狀的出現,有些人覺得進步緩慢或健康往上提升碰到天花板瓶頸時,則有必要在上述自我療癒法之外,再由醫護人員加以強化。


1. 巨量維他命C(Vitc)注射

a. 維他命C如果長期完全缺乏,會引發壞血病,例如早年遠洋航海水手,就有許多人死於Vitc長期缺乏所引發的壞血病。

b. 人體對Vitc的最低需求其實並不高,成人每日僅需一公克。但是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化學家萊納斯。卡爾。鮑林(Linus Carl Pauling),則是建議人每天必須服用大量Vitc的倡議者,並且身體力行。

c. 不過Vitc口服有腸胃道耐受性及吸收效率的問題,因此目前比較傾向於直接用靜脈點滴注射補充。自然醫學界醫師普遍採用每公斤體重0.5公克Vitc的劑量,作者則採用0.3-0.35公克的標準,只要是腎功能正常,e GFR達標者,Vitc的點滴注射並無禁忌。

d. Vitc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的製造,膠原蛋白可以像膠水那樣,就細胞之間連接得更緊密,可促進腸漏及腦漏的修復。我們也發現,注射Vitc可以促進把細胞內的酸及自由基排放到膀胱尿液中。只要做注射Vitc前後的尿液自由基檢測,就可以得到印證。

e. 世界上最風行注射巨量(Megadose) VitC的國家就是日本。台灣則只流行於自然療法及醫美學界把Vitc當作美白針的有效成分之一。至於英聯邦國家,如香港地區、馬來西亞、新加坡則未放行Vitc點滴注射,中國大陸也尚未流行。

f. 依作者個人經驗及同業交流,都一致認同Vitc對於各類自體免疫重症,或是癌末患者,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 麩醯胺酸(L-Glutamine)

L-Glutamine是一種體內會自行合成製造的胺基酸,屬於「非必需」胺基酸,不過人體對它的需求量很大。

L-Glutamine可以被腸黏膜直接吸收利用,作為修復腸腦漏症之用及細胞直接作為能量來源。內部人員暱稱之為「腸黏膜修補劑」,由此可知其重要性

服用劑量為成人一天八公克,幼兒四公克。可一次或分多次服用。


3. 維他命B

a. VitB群包含B1B2B3B5B6B7B9B12,雖然需求量並不多,但卻不可缺乏,因為B群是各種重要生化反應的輔酶。Vitc B群的缺乏與多種神經精神疾病有密切關聯,健康正常人不見得需要口服補充,而腸躁症患者的腸道吸收功能較差,口服補充也不見得能吸收多少,因此靜脈或肌肉注射補充,不失為一更理想有效的方法。其中VitB3有特殊療效,可視需要另外補充。

b. 純素食者普遍缺乏VitB12,胃酸不足或長期的腸躁症患者也可能缺乏。
嚴重缺乏者有可能會引發惡貧血。

c. 血液中VitB12到底足夠與否,可做血液檢測來鑑定,健康者血液中的VitB12範圍在211-911pg/ml之間,VitB12範圍在211-246pg/ml者,就有必要加以補充,若低於<211pg/ml,就是嚴重不足。

B12不足也會引發失智症等神經疾病,如果已經嚴重不足者,想經由食物或口服來補充,往往緩不濟急,最迅速有效的方法還是肌肉或靜脈注射,VitB12血液中濃度可快速回升。


4. 腸躁症患者的維生素D3也經常不足

a. D3在血清中的正常濃度應在30.0-100.0ng/ml之間,如果濃度在10.0-30.0ng/ml之間為不足,若低於10.0ng/ml則為嚴重缺乏,如果超過100ng/ml,則為過量。

b. VitD3的缺乏被證明與骨質疏鬆、癌症、精神分裂、憂鬱症、多發性硬化症(腦神經)等有關。

c. 由於血液中有足夠的VitD3時,免疫系統可以藉由單核球、巨噬細胞殺掉傳染性異物,VitD3一旦少於20ng/ml時,則無法啟動免疫反應,臨床統計也發現大部分癌症患者都有VitD3不足的現象,但卻無法證明D3缺乏會引發癌症。

d. 作者本人一向來自以為D3並沒有不足,但有一次心血來潮抽血檢驗,發現自己的D3只有8ng/ml,著實嚇了一大跳,可能是太陽晒得太少的緣故,於是只好每天補充2000IU單位。

e.D3口服補充過量對人體也有不利的地方,據報導有補充到長腎結石的個案。作者曾在門診發現一位長期補充高劑量D3的患者,其D3濃度竟然高達6000ng/ml,要她立即停止服用D3,好在尚未出現副作用。


5. 鎂離子(Mg)與鋅(Zn)的補充

a. 鎂與鈣都是體內重要元素,我們比較不擔心鈣缺乏的問題,因為只要胃酸足夠,腸道功能正常,VitD3足夠,通常都可以由食物中吸收到足夠的鈣離子。
倒是食物中的鎂元素比較缺乏,鎂對人體很重要,擔任300多個生化反應的輔酶。

b. 鎂也可以降低β腦波的及交感神經的興奮程度,可經由服用鎂離子前後的3D立體腦波及自律神經檢測(HRV)來得到印證,因此對促進睡眠很有協同作用。鎂可經由點滴注射MgS04或口服鎂離子來補充。

c. Zn元素已經被證明在修復腸漏及腦漏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口服或點滴補充ZnS04均可。


6. 被動運動(律動)

a. 被動律動儀據說是開發來運用在太空人在失重狀態下,減緩肌肉萎縮及骨質疏鬆之用。

人站在律動儀上,全身100兆個細胞,被動的以每分鐘震動一千多次,上下振幅約2mm-6mm的垂直震動,等於不只人在運動,而是100兆個細胞都在做運動,的確可以達到很不錯的效果。

b. 作者曾安排很多覺得腹脹的腸躁症患者,去做半小時的律動儀,大部分人都覺得脹氣情況有減輕,振動時一直由肛門排氣。

c. 作者本人有次受到輕微病毒感染而覺得食慾不佳,有點腹脹時,只在律動儀上震動了二十分鐘,就覺得胃口大開。


7. 水電解氫氧氣(H2+O2)之吸入


a. (H2O)是由2個氫原子及一個氧原子構成的超穩定化合物,但是運用電解的方式,可以把氫與氧分開成為氫氣(H2)及氧氣(O2)
     ----->
  2H2O水電解2H2+O2



b. 水素(日語為氫氣之義)健康法,在日本已流行了20多年,現今日本各大醫院診所都已經把氫氣列為治療項目之一,台灣與大陸近年也跟隨日本的腳步發展,台灣民間目前已設有數百間氫氣養生館,蔚為流行。
中國大陸則是傾國家之力,把氫醫學列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其研究之深入,早已超越了日本。

c. 作者把氫氧氣運用在自然醫學已有五年之久,累積了數萬例經驗。不過由於氫氣在台灣還不是醫療氣體,但衛生主管卻並未禁止氫氣館之設立,只要不提到H2有療效就可相安無事,因此作者並不在診所範圍之內擺設氫氣機,而是請初複診,做完3D立體腦波及自律神經檢測(HRV)的患者,先去附近民間氫氣館體驗了一小時氫氧氣之後,再回來診所做第二次3DEEGHRV檢測,同時比較吸H2前後尿液酸鹼值(pH)及自由基(Free Radical)之變化。證明H2是可以調整(升高或降低)腦波及自律神經活性的,同時可以促進排出細胞內的酸與自由基。

d. 這主要是,由於氫氣的分子很小(分子量為2),跟氧氣的分子量(32)比起來,有天壤之別,因此氫(H2)與氧氣(O2)吸入人體後H2均可以迅速進入全身100兆個細胞內,包含腦神經細胞。

H2O2在細胞內又再度結合成水:2H2+O2à2H2O,這些水就把細胞內的汙穢之物(酸與自由基)沖刷出細胞外,再經由尿液排出體外。




上圖:吸了一小時的H2+O2,酸被排出體外(pH8àpH7),且自由基由無色透明()變為深紅色()


只要吸入H2+O2的時間夠長,就可以把細胞內的酸排得一乾二淨,就好比請了一大批清潔工人,把家裡堆積多年的垃圾都清光,再也清不出多餘的垃圾,這個點叫做排盡細胞內酸與自由基的黃金交叉點。



上圖:只要吸入H2+O2的量夠多或時間夠長,每個人都可以找出他排出酸與自由基的黃金交叉點。



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就是這種使用純淨餾水隨製隨用的極低濃度氫加氧(H2+O2)氣體,而不是用鋼瓶儲存的100%濃度純氫(H2),完全不必擔心有缺氧的風險,可說完全沒有任何副作用。

氫氣(H2)會引燃爆炸得的危險濃度是在4%以上,人在吸入H2+O2時,多餘的H2飄散稀釋在空氣中,連0.1%的濃度都不可能達到,因此是非常安全的,無爆炸之虞。

作者的腸躁腸腦漏自然療法處方中,H2+O2扮演了非常重要的關鍵性角色,如果這套療法能全民推廣使用且健保給付的話,精神科醫師恐怕要擔心失業了。



上圖:檢測精神分裂患者體驗吸入H2+O2前後之尿液,吸入H2+O2之後,潛藏在()細胞中的酸與自由基被排出細胞外,注入膀胱(人體的垃圾桶),再排出體外。吸H2+O2()尿液中無酸(pH8),且無自由基(透明),吸入後(右側)酸被排出到尿液中(pH5),且自由基變得很濃(深色),患者持續的幻聽幻覺,也在細胞內的酸與自由基排出後而暫時消失


8.深層核心冷光熱療機

a. 一般三溫暖商業所採用的熱療,都是運用65OC以上的遠紅外線熱,把人烤到全身出汗,而舌下及肛門溫度(核心溫度)並不會提高。

b. 我們是採用與醫學中心相同品質的近紅外線(700-1400nm)鹵素燈光療機,艙內溫度只有40OC,但是人必須脫光衣服,讓冷光能進入人體10-15公分深部,將光能變成熱能,把汗自身體深處逼出體外,核心溫度(台下溫度及肛溫)可以達到39.5OC-41OC,人可以忍受43OC非常安全。

c. 深層核心光熱療機如果用在輕微腸躁症患者或正常人並無不可,但有點殺雞用牛刀之嫌,我們比較傾向用在精神疾病、失眠、神經疾病(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癌症末期等,

d. 深層核心光療艙可在一小時內逼出數百甚至上千c.c.的汙濁汗水,做完後臉色紅潤,神清氣爽,前後判若兩人。



e. 台灣多家醫學中心,亦有將深層核心冷光熱療用於癌症之治療,因為癌細胞怕熱,在實驗室中,發現癌細胞株在39.5OC以上開始凋亡,全數無法活過41OC,而人體正常細胞可接受43OC的高溫。



上圖:近紅外線全身冷光熱療機


上圖:正常人的汗(左)與重症患者的汗(右)比較


上圖:正常人所排出的汗()及重病者所排出的汗()有所不同


上圖:腸躁症及失眠患者,做深層冷光療前的尿液()中無酸(pH7.5)且無自由基(透明),做完光療後的尿液()則變酸(pH5.5)且顏色變得深紅,表示自由基及酸已從細胞內排出到細胞外,再由腎臟膀胱排出體外,到尿液中,做完光深層核心冷光熱療後,患者當晚就睡得很深沉,一覺到天亮。






上圖:身體健康者,做核心深層冷光排汗的典型表現,即未做前的尿液()有排酸(pH5.5)及深紅,表示本來就有自動排酸與自由基,做了排毒後的尿液(),自由基排得更多(有沉澱物)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王群光自然診所官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